(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澈的眼眸、柔嫩的脸颊、甜蜜蜜的声音,一身的奶香味儿,我想,没有人能拒绝一个孩子的亲近……”从女儿咿咿学语起,女作家葛少文就有意识地记录下女儿仔仔的零碎话语,截至女儿入读小学,不觉间竟积累了400多次暖心表达,稍加整理后,便形成了一本纯真可爱的亲子随笔集《童言趣语》。在作者自然流露的笔墨中,可以感受到育儿的真谛:不是拽起孩子走进成人世界,而是蹲下身子耐心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翻开书,一幕幕或搞笑、或温馨、或感动的童言稚语场景铺展开来,养育儿女的辛苦自不必说,却又有着太多的幸福与美好时刻。孩子脱口而出的那些“小情话”,又傻又真,像一条小小的溪流,浮动着彼此的岁月光影。作者笔下的仔仔跟爷爷玩耍时,会摩挲着爷爷粗糙有力的大手问:“你的手怎么这么老?”不等回答,又问:“怎么才能不老?”见到妈妈不开心时,她会大声喊:“妈妈,大拥抱!”扑进妈妈怀里,学着妈妈哄她的样子说:“摸摸毛,吓不捣(着)。”与脚趾受伤的爸爸一起出行时,她会小心翼翼地搀扶,麻利地一脚踢开前方的小石头,提醒爸爸:“这儿还有(石头),那儿也还有,你小心点。”没有目的,没有功利,孩子只是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想法,然而越是如此,越让人动容。
孩子的语言,率真之余,也有一点专属的小心思,需要家长去用心理解。“妈妈你在干嘛呢?”“我在养手串呢。”“那我呢?”仔仔不解地问。酸溜溜的醋意跃然纸上。作者还讲述了一则差点酿成“冲突”的故事:妈妈不小心把积木掉到桌子底下,连忙弯腰去捡。仔仔笑了一声:“你傻了,笨妈妈。”妈妈很生气:“你和谁学的,不许这样说别人,很不礼貌。”仔仔不语。“如果你在幼儿园这样说其他小朋友,人家就不和你玩儿了。”仔仔轻轻一笑:“我在幼儿园不舍得说。”什么傻呀,笨呀,或许正是孩子向最亲近的人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世界上有一种语言叫做“婴语”,能听懂的人,大概只有妈妈。无论孩子的读音多么离谱,妈妈总能听懂自己孩子的“婴语”。而这也成为妈妈心中的小得意,因为每当有家人对孩子的言语不明所以时,都会毫不犹豫地把头转向妈妈:“她说啥?”
教孩子听话,不如听孩子说话。除了记录女儿的童言趣语,书中还有多篇“育儿遐思”,慢慢体味与孩子相伴的每一道风景。而在提及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本书时,作者表示:“我想让她知道我们所有人对她的爱。我想让这些爱成为她的精神底色,成为她人生路上披荆斩棘的力量。”温馨、相爱、难忘的时光,留下了些许痕迹,共同对抗着岁月的无情流逝,给予生活以最深情的回馈。
倾听孩子的“小情话”,我们将拥抱一片纯真无暇的园地。孩子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师,让我们可以瞬间回到童年,一起天真烂漫,一起简单纯粹,任何的烦扰和痛苦都被轻松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