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晓鹏
为民办实事,青岛体育可以说是从不缺位。1983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就将“发展体育运动”列为首批市办实事的10个项目之一。
(资料图片)
11+13 体育见证市办实事
40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每年都确定一批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市办实事。其中,涉及体育的共有24件,这24件中,市体育局独立承办的11件,参与办理的13件。发展体育运动,被确定为为市办实事第一年、第一批10件实事之一,既说明体育在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也说明市委市政府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40年来,这24件市办实事进展顺利,圆满完成。期间,通过市办实事,全市新建、改建了一批大中型体育场馆,象市体育中心、第一体育场、奥帆基地等,建设了一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象市全民健身中心、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体育公园等,还建设了一批竞技训练基地,比如市体校、篮橄中心等,市民“健身去哪里”的问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大型赛事举办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仅2016-2020五年间,每年都把建成100处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纳入市办实事,先后建设686处,遍布城乡市民聚集地,惠及周边居民220万人。目前,全市人均健身场地3.3平方米,远高于全国2.6平方米,市办实事功不可没。
四十年来,通过市办实事,我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事业都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也获得了帆船之都、足球之城、田径之乡、游泳之乡的美誉,市民的身体素质、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青岛才有条件喊出率先建成体育强市口号。
第一体育场承载岛城记忆
青岛第一体育场,最早建于1933年,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举办华北第十七届运动会建设的,建成后由当时的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名“青岛体育场”。
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全市中小学运动会、职工运动会都在此举行。这里不仅举办过多届省运会、全运会分区赛,还承接过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等国际体育赛事。1990年,青岛第一体育场因其使用率突破300天以上,被列为十大体育新闻。
(图为:1983年,青岛籍运动员关平夺得女子10公里竞走世界杯冠军,先后7次创造女子10公里竞走世界最好成绩,并于1986年荣获国际田联授予的“金星奖”,被评为全国及亚洲十佳运动员。)
第一体育场因年久失修无法举行大型体育赛事活动。1999年被鉴定为危房。2000年,青岛市政府将改建第一体育场列为“市办实事”。总投资为7800万,其中1500万是通过贷款、场地出租、场馆冠名等形式进行社会融资。2003年,体育场历时2年半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更名为青岛市天泰体育场,设计使用寿命一百年。体育场占地面积10382余平方米,安装了2万余个靠背座椅,增设了贵宾室、广播室、新闻发布室、残疾人专用看台、遮雨棚等设施设备。可以全天候承办足球赛、田径赛、演唱会、运动会等各类大型活动。
改建后的第一体育场,应当是全国利用率最高的体育场所之一,常年各类比赛不断,多次承办全国足球中甲、中乙联赛、足协杯比赛和各类训练竞赛活动,同时也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周边学校举办运动会的首选地。
2008年,为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对体育场设施设备进行了新一轮升级改造,不仅成为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优选地,也是外地游客来青旅游的打卡地,成为青岛的地标性建筑。
天泰体育场的建设,也是青岛体育场馆建设的一个缩影。
目前,青岛七区三市都有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例如,市北的弘诚体育场、市全民健身中心,李沧的虎山体育场、崂山的市体育中心、城阳的市民健身中心、即墨的创智新区体育中心、胶州的体育中心、平度的奥体中心、莱西的体育中心等场馆。
2020年7月开工建设的青岛青春足球场,是山东省首座五万人专业足球场,可举办国际足联A级赛事,也将于近日完成验收。此外,青岛还采取政府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式建成了新兴体育馆和中联体育公园等场馆。
发展职业足球30年前被列为了市办实事。
青岛是全国著名的“足球之城”,曾于1979年、1992年和2022年三次入选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1992年,国家体委召开了“红山口”会议,全面推行足球职业化改革,建立职业足球联赛,要求各省市成立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岛市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成立职业足球俱乐部成为当年要办的“市办实事”之一,经市领导积极协调,以当时的山东省经贸委足球队为班底,成立了青岛首支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岛海牛队。
青岛海牛队成立之后,1994年就获得甲B联赛冠军,升入甲A,1995年不幸降级;1996年又以甲B联赛亚军,重返甲A。1997年,颐中集团接手俱乐部,球队实力大增,成绩不断攀升,2002年勇夺中国足协杯冠军;2004年,青岛中能队征战中超,2013年降级;直至2019年和2022年,青岛黄海队和青岛海牛队先后冲超成功。
青岛职业足球30多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但始终活跃在职业联赛的赛场上,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率先建成体育强市,并且把足球振兴作为体育强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先后成立了市足球振兴联席会议和市足球改革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优化足球发展环境,重振足球发展信心,青岛足球进入发展快车道。2023赛季,全国共48支球队参加三级职业联赛,青岛就占3席,海牛(中超)、青岛西海岸(中甲)和青岛红狮(中乙)。职业足球俱乐部实现各层级全覆盖,这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
2022年初,青岛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首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并率先发布足球重点城市建设方案,明确了构建“国家群众足球示范中心、青训人才培养输出中心、足球赛事中心、足球消费中心、足球产品研发制造中心、区域足球资源配置中心”等六大功能中心的城市足球发展体系定位,将全力打造全国足球发展标杆城市。
“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建设缘起市办实事
2004年开工建设奥帆赛比赛场馆被列入当年市办实事项目,2008年成功举办奥帆赛、残奥帆赛,给青岛留下了宝贵的奥运财富,形成了“帆船之都”十多年城市品牌的传承。
奥帆赛给青岛带来了太多的影响,留下了无尽的奥运财富。后奥运时代,青岛传承奥运精神,做好顶层设计,2009、2019年,先后两次出台《帆船之都品牌打造十年规划》,精心谋划帆船文章,取得了显著成绩。
积极推进场馆赛后利用,青岛建立了奥帆博物馆,开放帆船码头,奥帆基地成为旅游目的地;密集举办帆船赛事,成功引进和举办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世界杯帆船赛等多项国际高端赛事,创办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青澳国际帆船拉力赛、山东半岛城市帆船拉力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奠定了青岛国际帆船界的地位;大力开展帆船普及活动,组织帆船进校园、帆船体验,累计数万名青少年接受了帆船培训;加强帆船国际交流,举办全球奥帆城市市长暨国际帆船运动高峰论坛,积极参加世界帆联会议,与多个国际帆船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青岛先后荣获世界帆船运动发展突出贡献奖、世界帆联主席发展奖、中国优秀帆船城市等众多奖项,已经成为亚洲帆船运动领军城市。小帆船,大作为,为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让体育事实项目看得见、摸得着
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入市办实事,成规模的建设百姓身边的健身设施,可以追溯到2012年。
尤其是2015年以来,已经连续九年将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纳入“市办实事”,着力解决“市民健身去哪儿”的问题。截至目前,共建成700余处以多功能笼式场地为主的运动场地,全市累计健身设施已达1万1千处,基本建成了城市社区“8分钟健身圈”,实现了农村健身设施全覆盖。青岛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3平方米,高于全国 2.62平方米的平均水平。
2023年,青岛将再新建、改扩建10处全民健身体育公园、300处健身步道和健身设施;启动弘城体育场优化提升项目,力争2024年在市北区再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全民健身中心;同时,十四五期间我们还承担着7个国家标准体育公园的建设任务,实际计划完成15个,目前已经完成6个,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进度上都处在全国领先序列。
市办实事融入体育强市、城市更新
市办实事就是要能决市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体育事业发展,得益于市办实事,体育强市也离不开市办实事。
“十四五”,青岛体育也将高标定位,科学谋划,紧密融入衔接市办实事谋发展。一是不能缺位,体育是重要的民生,关系老百姓幸福指数,青岛会积极争取,每年都有体育项目进入市办实事序列。二是贴近民生,准确把握市民群众的体育需求,科学确定实事项目,把实事办好,办到市民群众的心坎上。三是把握关键,青岛体育强市建设的重点环节、领域,如帆船之都、足球之城、竞技龙头的品牌打造,力争通过市办实事,逐步解决一些难点痛点问题。四是积极融入,搭乘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公园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的便车,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借力发力,解决全民健身场地不足、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