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们创城不是为了争一块牌子,注重的是精神文明的创建和‘软环境’的打造,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的品质、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是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中的所言。
呼和浩特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把群众力量作为根本,培育了志愿服务队伍3500余支、志愿者35万余人,自治区、市两级10万余名党员干部自愿深入社区、小区为群众办实事。每位志愿者如星星之火,助燃文明之光。
文明引领,向美而行。街道干净整洁,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车让人、人守规”让城市交通更加文明;吃饭“光盘”杜绝浪费,“文明餐桌”让公筷公勺成为新风尚;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道德讲堂”讲述着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彰显着青城力量;漫步在春意盎然的首府,一街一景,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光芒与温度,也深刻的感受着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提升的幸福指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3年,呼和浩特将改造309个老旧小区,打通31条断头路,改造125.65公里燃气老旧管网,实施34公里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推进62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续建工程,新增品牌便利店200家以上,布局惠民菜店100家以上……市委、市政府打出的民生组合拳,着力让群众在共建文明城市中有更多获得感。
与文明相依,与幸福相伴。从繁华城市到美丽乡村,精神文明的旗帜飘扬在青城大街小巷,也把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洒在每位市民的内心。随着这座城市由内向外发生的巨大变化,呼和浩特现代城市文明、幸福的轮廓也日渐清晰。